本篇文章4690字,读完约12分钟
9月初的宝鸡,碧水蓝天,阳光和煦,陕西宝鸡市民幸福的笑容标志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。 但是,80多年前,这里是另一番景象。
83年前,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许多爱国民族公司家支援抗战,保留中国工业力量,不让民族工业进入日寇,将武汉、上海等工厂转移到中国西南、西北,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重点和战术物资的大转移。
申新纺织厂办公楼。
陇海铁路附近的宝鸡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,是当时从汉口搬迁的荣氏申新纺织厂旧址。 这里从荒原变成了热气腾腾的建筑工地,工人们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多次生产,为抗战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需品,鼓舞了广大民众多次抗战的决心和信念。 他们手里没有武器,没有直接上战场,但同样前往国难,以实际行动得到国内外反法西斯战线的关注和尊重。
年,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被命名为国家首批工业遗产,之后被命名为陕西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、全国第八批要点文物保护单位等。
记者最近来到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,寻找当时申新纺织厂支援抗战、支援国家建设的故事。
在枪林弹雨中被迫向西转移工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中国沿海沿江地区工业遭受战火,不得不自救,开始向西部内迁移,历史上被称为“工厂搬迁运动”。
位于宝鸡金台区的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,记者会见了中国工合运动研究院特邀研究员、申新纺织厂子弟冯驱。 据他介绍,当时,受“淞沪会战”的影响,上海2000多家工业公司只搬迁了164家,其余被日军破坏掠夺,国民经济瘫痪。 因此,“武汉会战”期间,当时“工合”运动的发起人路易,与多方共同努力,动员武汉21家公司搬迁到陕西,其中15家来到宝鸡,最大的是申新纺织厂。 在媒体面前,仿佛展开了83年前充满热情的建设场面——
【镜头1】陇海铁路西端的宝鸡。 冒着炮火、轰炸、枪弹雨的申新纺织厂的员工,终于把2万锭、400台织机等纺织漂白设备转移到宝鸡。 最宝贵的是3000千瓦/小时的发电机组,它是当时西北唯一的“工业动力源”。 本来计划带70名技术工人,但出乎意料地有200多人放弃了遣散费并一起搬走。 四个准备回家的工人从武汉沿着铁路走了909公里来到宝鸡,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工厂。 1938年底,申新纺织厂(今陕棉十二厂前身)、福新面粉厂(宝鸡面粉厂前身)准备在宝鸡陈仓峪建厂,在这里取名为“长乐盐”。
【镜片2】水泥、钢材、青砖是用列车从西安、咸阳等地运来的。 石灰来自铜川耀县,五金、水泥等只能在河南等地寻找。 建厂后,日机枪多次来轰炸。 轰炸机一出来,工人们马上跳出来生火,拯救物资。 如果没有铲子,没有带沙救助的油,就用菜籽油、牛油代替。 如果买不到牛油,就去青海藏区买,买一点牛肚,放入牛油,冻结后送回宝鸡后再做油。 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。
【镜头3】1939年8月9日,申新纺织工厂以汽车发动机、煤气发生炉、租来的锅炉为动力进行了工作。 当时的生产现场只有14间平房,运转2000锤进行了试制。 1940年1月,他们被迫租用陇海铁路局“404号机组”,用这辆机车发电,增加了4000锤的产量。 后期随着生产的需要,他们又开始建设自己的发电站。
【镜头四】申新纺织厂总经理李国伟在生产建设动员会上,数千名工人慷慨激昂地表示:“在这紧急情况下,增加一分生产就是增加一分国力。” “纵观西北半壁,纺织厂寥寥无几,无论前方官兵,无论后方民众,都依靠我们的援助。 所以,我们必须迅速完成工厂建设的任务,努力增加生产。 ”。
1943年,申新纺织厂在宝鸡安排了3000多名员工就业,加上在重庆、成都、天水等地建立的工厂,有近万名员工就业,可以安排数万个家庭。
记者在长乐盐申新四工厂办公楼的旧址上,当时工人们采用的工具箱、图书、纺车等,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。 1941年设立3.3千伏高压单电源配电网,自豪地矗立在工业园区。
据《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》统计,“(抗)战前西北工厂只有19家,只占全国工厂数量的0.48%。 ”。 陕西省银行《陇海铁路潼宝段沿线经济调查》公布:“根据二十三年( 1934年)的调查,宝鸡城内商号不过几十家。” 也就是说,当时宝鸡几乎没有近代工业。 据了解,申新纺织厂是宝鸡迅速发展轻工、机械制造、电力工业的来源地。
正是在以申新纺织厂为代表的内迁公司的带领下,1941年,宝鸡从没有近代工业的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家公司的工业城市,形成了以荣氏申新企业为代表的“秦宝十里铺工业区”。 以申新为代表的内迁公司奠定了宝鸡近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,夯实了西北后方,成为民族工业的命脉。
中国最大的窑洞工厂安装有万枚锤
在申新纺织厂办公楼的旧址上,记者看到了国际友人新西兰人路易·艾创立“工合”组织时的许多资料。 他在宝鸡设立了西北区的办事处,组织难民开了工业合作社。 随后,雍兴企业纺织厂、西北机械厂等十多家企业相继向西迁移到宝鸡。 其中,申新纺织厂的一家工厂在1943年拥有三四千名工人,成为位于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公司,申新人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。
风水兜风办工厂,不能关掉机器,但是当时的宝鸡说,除了县政府有比萤火虫亮一点的电灯外,没有动力。 但是,申新人有办法,木炭机、蒸汽机、汽车发动机齐全,修了专线,租了机车发电,带动了部分纺纱机。 他们把锅炉房的墙壁和屋顶的厚度增加到一般建筑的3倍以上,用水泥浇筑整体,在屋顶上堆积黄土十几英尺,用粗麻绳编织的伪装,形成了敌机难以发现的“人造山”。 这是申新工人智慧之作,申新在其中安装了3000千瓦/小时发电机组,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“动力源”。
当时西安、宝鸡一带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,申新纺织厂决定了对比黄土坡盐挖窑洞方便的优势,在工厂北侧的长乐盐下挖窑洞厂,将纺织机开进窑洞。 工厂内共有24个砖制洞穴,最长达109米,其中7个长孔由6个横孔连通,整体洞穴长度达3.5华里,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工厂。
抗战期间,日军轰炸宝鸡地区32次,其中宝鸡县(现宝鸡市陈仓区) 26次,申新纺织厂又是要点对象。 为了避免飞机轰炸,申新纺织厂的设计图不断修订,电厂的屋顶用铁轨代替钢筋,用470桶水泥覆盖整体,用黄沙堆积成“小山”,然后用作业编织的伪装网覆盖烟囱和现场。
在1941年9月2日的空袭中,申新厂区在炸弹的轰鸣中连续被击中,电厂、锅炉房、汽轮机房等未能幸免。 重250磅的炸弹,因为碰撞针碰巧被工厂落水管的铁丝划伤,变成了哑弹! 这个危险被解除了的炸弹后来被原宝鸡市博物馆招募了。
我知道明天日军要炸了,为什么还要继续建工厂? 冯驱说,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。 因为有了这个潜伏在地下的洞穴工厂,才能在危难时期向前方部队和后方民众提供物资。
窑洞工厂建成,1.2万枚锤装在窑洞后,申新人顶住了日军飞机的轰炸,不间断地生产,无人受伤,机器完好无损。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兴奋地写道,申新的窑洞工厂是“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”。
申新四工厂在迁往宝鸡之前是纺织纱线和面粉加工联营的。 在宝鸡,他们更是迅速发展成为了进入棉毛、印染、造纸、机械制造、发电、煤矿、陶瓷等领域的公司集群。 他们在西北这片“工业荒原”上开拓基础,多次扩大生产,满足军需民间。 从1939年复职到1945年抗战胜利,生产棉纱6.2万吨,棉布43.4万头,申请新面粉厂生产的面粉53%供给军队。 这些数字,担负着数千名申新人顽强的坚守。
工业“黄埔”育工承担鼎西北建设
申新四工厂搬迁到宝鸡时,宝鸡的近代工业几乎为零,工厂招聘的工人大部分是难民,基本上是文盲。 因为这种脱盲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很重要。
据冯驱介绍,1939年2月,他移居陕西工厂联合会(由申新社长李国伟担任主席)筹款,设立惠工学校,组织校董会。 办公经费由各成员工厂分担,开设语文、算术、常识、英语4门课。 年轻工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。 因为它有助于掌握进口洋机械的操作。
从1942年2月2日开始,申新窑洞厂停止原有的12小时职工制,“三八制”工作时间,也就是每天3班倒,每班试行8个小时。 这既保护了工人的健康,又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,增加了军品供应量,成为了其他工厂纷纷效仿的科学管理方法。
1949年7月宝鸡解放后,申新四工厂于1951年率先实现公私合营,被称为“新秦纺织厂”,在全领域提前了五年。
在最初的“五年计划”期间,人民政府从新秦公司各工厂考察选出了200多名优秀人员。 他们中有组织地以“调职生”的名义送到大学深造的,有去其他新工厂担任领导职务的,也有直接被委以重任的。 这200多人相继成为各地公司的领导,在建设西北部的岗位上发挥了作用。 新秦企业为西北正在建设的公司代工了许多新招募的工人。 人民政府还从新秦企业各工厂挑选了2000多名生产技术骨干,支援各新公司,壮大了西北工业公司的力量。
新秦纺织厂作为纺织领域的大型骨干公司,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8000多人。 申新在培养管理、技术、生产骨干方面成绩优异,所以有“工业战线的黄埔军校”和有趣的人。
保护工业遗产保留城市记忆
长乐盐不仅在宝鸡近代迅速发展轻工、机械制造、电力工业的起源地,而且是国内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,是中国抗战精神和民族工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地。 年开始,宝鸡市建立专门机构,开发建设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。 项目投资11.7亿元,占地540亩,总建筑面积20.77万平方米,全面展示宝鸡工业快速发展历程,全力建设工业文化研究学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司共建基地。
长盐抗战工业遗迹
开发保护的价值是什么?
宝鸡市长乐盐领域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敏告诉记者,开发保护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,首先具有历史价值。 宝鸡申新纺织厂旧址是国内保存较完善的抗战工业旧址,见证民族公司实业救国的历史,与其他公司“西北工合”共同处理抗日战争时期军需民用物品短缺带来的困难,粉碎日军经济封锁,防止物资流失,在日军“战争中作战” 申新纺织厂是宝鸡近代工业的发源地,为宝鸡工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此外,还有科学价值。 宝鸡申新纺织厂旧址为研究民族工业史、抗战经济史、近代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 生产期间形成的“取诸社会、用诸社会”等重要经营思想,为现代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。 窑洞工厂的建筑形式和规模在工业建筑史上也是独特的特征。
而且,其社会文化价值很大。 遗址内窑洞厂、申福新办公楼、乐农别墅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,壳牌厂双曲拱桥的建筑技术独特,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。 申新四工厂的办公楼和乐农别墅曾经居住着国共两党的历史人物,从事事务。 在1949年7月的扶眉之战中,彭德怀在申新办公楼设立了4个电台,指挥扶眉之战的后续战斗。
宝鸡申新及其联厂不仅是抗战时期继续生产、直接为抗战军民服务的罕见公司之一,而且搬迁到宝鸡后,为当地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,从落后的农业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西部工业重镇,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。
年来,宝鸡市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长乐盐工业的历史遗存、丰富、完整遗址公园的展陈复印件。 记者在复原后的工厂里,看到征集的大型工业机械设备62台(件)、履历照片2500多张、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手工业生产工具160套(件)、文献实物220件(件)基本保持原样。
工业遗迹保护是保持城市快速发展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长乐盐抗战工业遗址是诠释中国民族精神的工业奇迹,必将通过时空隧道,将苦难的历史、不屈的抗争、顽强的奋斗精神展现在子孙后代面前。 (“学习强国”宝鸡学习平台)
宝鸡信息网最新原创作品:
@宝鸡人|文明旅行,你是最美的风景!
:汪妍
标题:“陕西宝鸡:战火中的工业奇迹——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”
地址:http://www.bjyccs.com.cn/news/130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