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952字,读完约2分钟

【人物】步行一百多公里的支援下巴志愿者朱如归

【故事】18岁的朱如归是陕西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的高二学生。 今年年初,他瞒着家人,一个人坐火车去西安,坐火车去河南信阳,从信阳向武汉方向走了100多公里。 得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定点医院患者少、压力大后,他选择留在那里当志愿者。 一晒就近两个月了。 很多网友都很感动,称赞“青年有担当,有抗击疫情的力量”。

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,18岁青年为什么冲到第一线? 原来,朱如归看到一张照片,深深感动: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闭着眼睛休息。 “我是一个18岁的青年,这个时候应该为国家,为湖北做点什么! ”面对疫情,他没有退缩,而是积极迎击,勇敢前进,彰显了普通人的无私和勇敢、责任和责任。

“不出钱,不出技术,我能出力”朱如归为患者送饭,打扫饮食之余,帮助患者翻身,像厕所一样,注意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……在医院,穿着防护服的他,每天工作6个小时, 尽自己所能,不怕辛苦的朱如归,用自己的一句话,激发了大家对疫情的信心。 一位医生说,当患者感到不舒服、恐惧时,朱如归走进不远的隔离病区,他知道社会在帮助他们,有战胜疾病的信心。 确实,所有奋斗在第一线的普通人,都是抗击疫情不可缺少的力量,正因为有他们,才聚集了战胜疫情的力量。

微光闪耀,照亮希望的天空。 朱如归说:“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一切。” 疫情防控期间,不少普通民众通过各种方式贡献力量:江苏无锡的小夫妻,捐赠准备度蜜月的5万元现金支持疫情。 湖北的秦师傅有点支持鄂老师在40公里外工作,采购了24箱蔬菜,坐三轮车送走。 在江苏省某检查站,一名男子从国外背的口罩箱下车,民警问其姓名时,他回答“中国人”……面对疫情,无论身在何处,做什么工作,都可以不遗余力,全心全意地付出。 其实,每个发出光芒的人,除了无限的感动之外,还拥有更崇高的精神,以“我”的奉献终于能达成“我们”的胜利。

奇袭虽然不堪一击,但造就了无数的“我”,团结战斗,建造了同舟共济的钢铁长城,拥有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。 英雄来自人民,伟大来自平凡,致敬“最美平凡”,我们一定要一起凯歌前进。

疫情肆虐,无视死亡而归。

——@加昌

我看到泪水盈眶。 是的,你是00后的负责人。

——@若秋

(资料来源:人民日报)

:王可

标题:“人民日报暖闻热评”

地址:http://www.bjyccs.com.cn/news/152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