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914字,读完约2分钟
300年树龄的红豆杉在宝鸡太白县靖口镇散军塬村(原庙台村)村委会院子里静静生长,树冠呈椭圆形,枝叶繁茂,树干粗一尺多长,在山间小鸟的叫声和潺潺中,卑微地拔枝发芽。
这棵树的由来和庙台村有什么来历? 笔者拜访了村里的几位老人,他们讲述了这美丽的红豆杉和庙台村的动人故事。
康熙五十九年,秦岭南麓玉皇山脚下有黄牛河,河畔有一个小村庄,由两个沟两座山组成,以李、祁连、铁等姓为其家族之家。 他们勤劳善良,民风淳朴,男耕女作,相夫教子,繁衍生息。 而且,他们不忘对子孙进行“仁、智、礼、义、德”以前的教育和培养,大家在村里选择离山近的地方,建高寺,以“孔老夫子”为主,乡绅出资聘请高材生,为子孙设立“勤勉” 那位秀才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抱负,更好地教育和培养人,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,他在山上发现了一棵树形状优美的红豆杉,自己种下了。 因为紫杉虽然生长缓慢,但其果实可以入药,表达心意,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也要向子孙后代学习感谢。 后来,这个村子被命名为“庙台”!
随着历史的变迁,20世纪52年代初期该村被中共凤县县委正式命名为“庙台生产队”,1952年初命名为“共凤县太白区黄牛河乡公所”,办事处地址在“孔老夫子庙内”,辖区4个生产队(西阳沟、凉水泉、凉水泉, 那棵红豆杉在乡公所的庭院里,见证着时代的变迁。 1961年至1961年间,中共凤县太白区靖口管理区初级社和高级社成立后,撤掉黄牛河乡公所,划归靖口管理区,改名“庙台生产队”,沿用至1961年8月太白建县时。
20世纪60年代,“庙台生产队”改名为“红星大队”。 向靖口公社申报,将“红星大队”恢复为原名“庙台生产大队”。
1985年初,由于行政编制的需要,将“庙台生产大队”改名为“庙台村村民委员会”。 后来,由于乡并村事业的需要,庙台村和散军盐村合并成了现在的散军盐村,庙台村这个名字成为了历史的记忆。 只有这4个村民小组,135户531个小山村,耕种着1100亩山地,拥有33000亩山林,这里山清水秀,风景优美,民风淳朴,是户外爱好者的脚和避暑之地。
不管历史如何变化,那棵翠绿的红豆杉一直静静地站在山脚下,缓缓地跳舞。 (宝鸡日报李宗霖)
:陈云哲
标题:“一棵树和一个村庄的由来”
地址:http://www.bjyccs.com.cn/news/157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