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03字,读完约3分钟
今年51岁的张卫兵是宝鸡市凤翔县德彪西角镇南家凹村的建段立卡贫家。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配合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,面对夫妻双双患病的现实,张卫兵不自卑、不低头、研究养殖技术、快速发展养牛事业、谋好日子、满城佳话。 近年来,他在县级扶贫运动先进个人和城镇被授予扶贫模范兵的荣誉称号。
5月18日,初夏的微风吹过拐角处,农村生活的人们纷纷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动。 清晨,张卫兵去了两公里外的面粉加工点,为家人充分加工了一两个月的食用面粉回家妥善安置,风吹跑了自己的牛棚,笔者跟在他后面。
途中,张卫兵开始聊天:“十多年前,我的娃娃得了糖尿病,从那以后,她经常住院治病,不仅疗效不好,外债还背了屁股。 那个时候,我每天晚上都吃不好,睡不好,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上没有助手的生活的。 ”。 家里的第一劳动力久病不愈,给张卫兵带来了很大的打击,他长期低迷,觉得人生已经没有路了。
村党支部书记赵平利介绍说,张卫兵的家以前在村子里属于中上游水平,他也可以说是村子里的能人。 人又辛苦又聪明,农忙的时候在家收秋种麦子,平时外出打工赚钱。 妻子也很明智,在男主之外,在女主之内,孩子是双全的,和美美的。 没想到妻子得了糖尿病后,并没有完全痊愈,增加了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病。 正如人们常说的,房间漏是连续下雨的。 前几天,张卫兵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反流性胃炎。 对这家人来说,一定是盐洒在伤口上了。 家里的积蓄掏空了,家里生病变穷了。
“年,我家被查明是建段立卡贫困家,在城镇、村上从各个方面帮助和照顾了我。 ”。 张卫兵说:“看着女儿出嫁,儿子一天天长大,各种开资变大,打工确实难以支撑家庭,考虑通过养牛来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。”
张卫兵的情况得到了镇村的极大关注,在干部的协助下,他获得了国家产业的扶贫资金,加上自筹资金,前6头黄牛成功进入了圈子。 第一次养牛,一切都很顺利。
年,帮助干部调整张卫兵快速发展思路,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。 然后,帮助他建设牛舍用地,处理用水、用电的问题。 经过不断努力,能够饲养4、50头牛的牛舍很快就建成并被采用了。 张卫兵从一开始也饲养了6头,但迅速发展成了24头黄牛。
张卫兵告诉笔者,他计划扩大牛棚,增加数量,养牛,所以他决定赚钱,把日子过在人前。 不料,牛病发作,5头牛久病身亡,1头代孕母牛流产,一次损失3万余头。 碰巧,他以前的胃肠病恶化了,除了医生之外,还购买了许多食疗药物服用。
关键时刻,帮助干部频繁上门,给他精神慰问和心理疏导,进一步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。 张卫兵夫妇一边积极治病,一边参加县、镇、村组织的技能培训,使规模养牛持续快速发展。
“我的牛舍里现在有20头牛。 其中有两头预产期的母牛。 已经销售了3头。 收入为5.5万元。 年内有两头培育牛在销售。 每头售价2万元。 除去价格,可以获得近10万元的收入。 ’张卫兵一边工作,一边低头计算养牛户的收入帐。
打扫牛棚,加饲料,虽然很忙,很辛苦,但是张卫兵总是笑。 他说:“我对其他穷人家也说,贫困并不可怕。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,我相信如果自己勤奋工作,今后的日子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。 ”。 (程有强)
:陈云哲
标题:“宝鸡凤翔:夫妇因病陷困境 借力帮扶拔穷根”
地址:http://www.bjyccs.com.cn/news/15844.html